“截至12月25日,全省共清理出‘吃空餉’人員2.76萬人,涉及吃空餉資金1.3億多元,已退回財政2954萬元。”河北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局長姚紹學26日在河北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。(12月27日《燕趙都市報》)
  “2.76萬”人被清退,涉及資金“1.3億”多元,退回財政“2954萬”元,一組組驚人的數據不僅撩動著公眾的敏感神經,更是引發了大家強烈疑問:如此龐大的“蛀蟲”隊伍,前期如何能偽裝的“天衣無縫”?不管不問的背後有沒有人瀆職失職?退還資金不足三分之一,損失的部分由誰埋單?涉案人員難道又是不痛不癢的警告、清退?到底誰才能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呢?
  眾所周知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有了一分耕耘,才會得到一分收穫,可當這個鐵一般的規律遇見“吃空餉”者就立馬“失效”了。“吃空餉者”不上班,卻照樣領工資,享受待遇,他們生活可謂優哉游哉,無憂無慮。君不見山西省靜樂縣委書記楊存虎之女王燁,5年累計在山西省疾控中心“吃空餉”10萬元;君不見山西省文水縣原副縣長王輝自1992年開始經商,直至2007年,在文水縣民政局“從來不上班”,卻一直領著工資;2013年江西省上饒市查出涉嫌“吃空餉”工作人員341人……一個個鮮活的案例,一連串驚人的數據讓人唏噓不已,“吃空餉者”猶如臃腫的“蛀蟲”,他們在消耗了大量財政資金的同時更影響了政府的形象,消耗了政府的公信力。
  公職人員“吃空餉”現象為什麼能長期存在?到底是誰“嬌慣”著如此龐大的“蛀蟲隊伍”?早在2005年年底,針對一些地方“吃空餉”現象較為普遍的情況,中編辦在全國就開展清理“吃空餉”工作。次年,人事部也出台了《關於加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管理防範虛報冒領工資問題的通知》。近年來,各地也相繼出台了《關於清理“吃空餉”人員的實施方案》,在眾多禁令面前,緣何“吃空餉”有令不行、屢禁不止?
  “吃空餉”普遍存在暴露了諸多問題。一方面,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。在個別地方,允許官員停薪留職,下海經商,一些上級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借調人員工資福利仍然由原單位發放,領導幹部剛過50歲就要退居二線,工資福利卻照發無誤,諸如種種都給“吃空餉”提供了滋生的土壤;一方面,編製不透明,財務狀況監管不力。單位的編製幾何,薪資待遇多少都不曾公開,外人無從瞭解,更有個別欠發達地方,通過“吃空餉”的方式騙取上級財政資金;另一方面,“吃空餉”者缺乏舉報、監督,且懲戒不嚴。很多地方對“吃空餉”問題僅僅是一查了之,清理了事,完全不追究領導及相關責任人責任,處罰過輕,很難產生威懾力,“吃空餉”現象便迅速蔓延開來。
  “吃空餉”的不正之風絕對不能聽之任之,既要及時清理“吃空餉者”,更要給“縱容者”狠狠問責,唯有加強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,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,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機制,方能剔除“吃空餉”之土壤,方能久久為功,造風清氣正之勢。
  文/晟達者  (原標題:治理“吃空餉”豈能一退了之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dpvqbgkq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